1、清明时节雨声哗。——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2、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3、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
4、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
5、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6、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郑谷《旅寓洛南村舍》
7、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8、这段时期韦庄多辗转于长江以南区域,虽说人人皆道江南好,韦庄已爱上江南春水碧于天,醉卧画舫听雨眠的诗情画意,可这一切又怎能代替心心念念的故乡长安呢?
9、不但如此。在实际生活中,问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诗里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与快意……,这些作者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开展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10、晚唐有如此昏君主政,奸臣当道官逼民反已成必然,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攻势最猛得当属剑指长安的黄巢义军。
11、熟睡起来,宿酲微带。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12、轻红沾雨不胜衣,才回倦眼又迷离。《清明祭诗》
13、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14、其二就是时隔几年后,韦庄再赋清明的《长安清明》。
15、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16、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御沟涨、潜通南浦。
17、诗人用冷峻的目光,看似闲淡地刻画长安城清明时分热闹如昔、游人如织的欢快场面,实则暗含着深沉的讽刺、斥责之意,以“游人”之喜乐,愈加反衬出诗人“伤时伤世复伤心”的悲郁之情。
18、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19、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20、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21、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22、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23、粉杏轻柔岸柳新,清明春雨两相侵。《清明祭诗》
24、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25、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26、赏芳时节清明日,清明把酒释别愁。《清明祭诗》
27、清明时节虽有祭祀习俗,可正是春暖花开世人游春踏青季节,可韦庄心中的清明节却是凄风苦雨一片悲凉。
28、清明节气杏花天,诗酒清吟祭华年。折尽长条倚春雨,为君垂泪小窗边。《清明祭诗》
29、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30、今天,我们透过33首诗词,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过清明的吧!
31、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王孙公子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
3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韩翃《寒食》
33、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34、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野心膨胀,很快昭宗就被节度使李茂贞逼出长安。韦庄纵使中兴梦灭可其一心护主,亦一路追随昭宗逃亡。
35、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36、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顾太清《临江仙·清明前一日种海棠》
37、寒食不多时,牡丹初卖。——晁冲之《感皇恩寒食不多时》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